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簡介
本書起源於作者發現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思考錯誤,這些關於思考錯誤的筆記不僅能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作者做出更好的決定,更可以在學習、工作、投資、人際關係等各方面幫助人們避免各式各樣的思考陷阱。由於是從獨立的筆記整理成書,因此雖然題材相似,本書相比快思慢想較沒有連貫性,但是好處是可以獨立挑出感興趣的章節來看。
以下為個人較感興趣的章節 :
01 存活者偏誤 (The Survivorship Bias)
可以理解為從錯誤的前提假設只能觀察到錯誤的結果。就好像有些人認為不打疫苗也沒問題,畢竟古時候沒有疫苗也有人能活下來並留下後代(所以才有我們),然而這只是因為有人剛好活下來才能說風涼話,實際上古人遭遇瘟疫時大部分都死光了,活下來的人大多只是因為不在疫區。
12 「在好轉之前會先惡化」的陷阱 (Die Es-wird-schlimmer-bevores-besser-kommt-Falle)
在好轉之前會先惡化可能是正常現象,但是更有可能只是有這個主張的人在隱藏實情,有些庸醫不想表明自己不熟悉某些病徵,就會以這種方式打發病患,最後越拖越嚴重
。這種的危險之處在於,他可能出自權威人士之口,而發現時通常要花費極大的代價才能挽救。
19 公地悲劇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這裡講的是高中課綱就有教的公共財的悲劇,該現象是說由於公共財產的利益是多拿多得,然而陳本卻是大家分攤,因此所有人都會極力的從公共財中汲取資源,最後必將導致公共財的枯竭。最近中元普渡有感。
29 忽視基本比率 (The Base-Rate Neglect)
或稱基本比率謬誤,指的是在比較兩個數字時忽略他們實際所佔的比例,因此得出錯誤的結論。比方說火車事故中死亡人數有六成是站票,然而我們不應該輕易得出站票比較危險這個結論,因為可能只是站票的人數高達站搭車數的九成,在這種情況下的站票反而沒那麼危險。
44 行動偏誤 (The Action Bias)
當人面對糟糕的狀況的時候,從動物本能上就想要做一點事情來改變現況,然而這種反應有時候是危險的,在不確定實際情況就隨便採取的行動,往往會導致情況越來越糟,遇到意料之外的狀況時,人們需要練習讓自己冷靜評估狀況,才能思考有效的對策。舉例來說,不應該因為股票大盤狂跌就脫手,而是要思考這是否是合理的現象。
心得
本書羅列了各種思考錯誤,所以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作者搜集的各種趣聞而非嚴謹的工作書,也因此不同章節之間甚至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我自己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到標題熟悉的章節就會只看故事,另外花時間專注在沒看過的思考錯誤上面,反覆作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做驗證,收穫會更多。